翼展凌云志,青春创未来 —计量学子自研无人机起落架,低空物流添绿色动能

国家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,科技创新成为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驱动力。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将 “低空经济” 纳入规划,为无人机配送等新型物流模式提供政策支撑;《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 “推广无人机等技术装备”,引导行业向智能化、低碳化转型。当前,无人机物流市场年增速达 20%,但高能耗、低适配等问题仍未解决,制约着绿色物流目标的实现。

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“翼爪科技” 团队的陈锦瑶、邵苏静、路子涵等人聚焦无人机能源消耗与地形适应痛点,研发出仿生鸟腿型能源复合碳纤维起落架,为低空物流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方案。

技术突破:仿生设计引领节能革命

该起落架的创新点在于将生物特性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:

仿生结构:借鉴鸟类腿部 “弹性缓冲” 原理,设计双防震着陆系统,通过两级减震装置吸收地面冲击,使无人机在复杂地形的着陆损耗降低 70%,同时减少能量浪费,节能 20%;

材料创新:采用能源复合碳纤维,通过轻量化设计(减重 25%)降低动力需求,配合智能路径规划算法,运输环节节能 25%;

智能抓取:模仿鸟爪抓握动作,开发气泵驱动的自适应抓取装置,抓取能耗降低 10%,成功率提升至 98% 以上。

三项技术协同作用,使无人机电能消耗仅为传统机型的 30%-70%,每公里碳排放减少 3.9997g,为物流行业 “双碳” 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-08-18/imagesArKXCUxlJHIb.png

实践检验:社区测试印证绿色效益

2024 年 11 月,团队在武汉锦绣小区(100000m²,5000 住户)的测试数据显示:传统物流月耗 125L 汽油 + 35 万度电,碳排放 330t;无人机配送月耗 25 万度电,碳排放 240t,单月减碳 90t,按此推算,若在全国千个社区推广,年减碳量可达 100 万吨,相当于减少 22 万辆汽车的年排放量,绿色效益显著。

校研协同:培育科创成果沃土

学院为团队提供全方位保障:无人机实训基地配备专业试飞场与数据监测设备,支持起落架性能测试;指导老师团队从仿生学、材料科学、物流工程等角度提供技术指导,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;创新创业基地助力项目对接市场资源,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。

应用前景:从绿色配送到应急保障

该起落架不仅适用于城市绿色配送,其低能耗与高适应性在灾区救援中更具优势。团队成员陈锦瑶表示,未来将持续优化技术,开发长续航、高载重的升级版本,推动无人机运输全自动化,“让科技既服务于日常民生,也能在危急时刻成为‘空中生命线’。”